本文從基礎技術供需兩方面來分析操作系統的發展輪回。
先從使用者、需求者的角度來看,設備制造商通常會在市場、技術因素推動下,用某些技術、產品來解決用戶的特定業務問題。此時這些設備制造商比較分散,只能接觸到局部的用戶,難以準確、全面的把握需求,因此難以定義通用的操作系統平臺,加之沒有足夠的資金、技術能力去投入到這種周期長、技術門檻高的操作系統研發中,因此只能購買、集成獨立操作系統供應商的產品,使自己可以聚焦在產品業務創新上,敏捷應對用戶需求,讓自身得以生存發展。
隨著產業市場演進,領域需求與技術成熟,少數設備制造商發展壯大,面對的用戶群更全面,了解需求更及時,部分設備制造商還能以自己的行業洞察去創新、引領需求。此時,行業競爭開始從早期的功能完成,演變到性能、成本、體驗的競爭,更進一步到人無我有的突破性競爭。此刻的設備制造商依賴于通用的芯片、操作系統就很難實現大步跨越,而只能由淺入深地技術滲透,定制優化、全棧創新。而此時芯片、操作系統的平臺化共性功能研發、按部就班的發布節奏,也無法再幫助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力,而擁有自研操作系統、自研芯片的設備制造商反而可以不斷推陳出新、獨樹一幟,保持高利潤模式。
站在供給者的角度,初期芯片、操作系統基于平臺優勢,會面向眾多設備制造商提供滿足共性需求的基礎平臺,在面向眾多設備制造商采購時,商務上更有話語權。但當市場演進成熟后,面向少數寡頭,芯片、操作系統需求感知方面不僅失去優勢,反而還會有需求隔離、傳遞失真的劣勢,芯片、操作系統供應商難以提前做出有競爭力、或是符合設備制造商需求的差異化的方案,再加之采購方變少,商務上話語權反轉。這時,設備制造商的芯片、操作系統要么與大型企業形成戰略合作,要么選擇中小型、創新型企業繼續服務,要么利用技術變革機會,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優勢,去創新形成新的平臺化優勢,與眾多企業客戶形成代差,找回話語權。
以數據通信產品為例,最初采購數據芯片來形成產品,后來競爭到只剩幾家廠商后,少數廠商技術積累已到一定深度,芯片供應商的研發節奏和產品推出時間無法滿足需求,于是開始自已投入芯片研發。高速背板交換芯片、TCAM內容尋址芯片、高速通訊接口芯片等情況類似。
對于一個企業來說,基礎技術能力影響著其長期的技術競爭力、全棧創新、快速響應、工程降本。對于國家、產業來說,基礎技術能力同樣影響了國家競爭力,尤其是在當前逆全球化的形勢下。操作系統、芯片在一個企業中往往是以技術平臺、中心的形勢存在,而對于國家來說,操作系統、芯片公司某種意義上就是國家的基礎技術平臺、技術中心。
從技術趨勢上來講,當前ICT技術的蓬勃發展已催生了各行各業智能、網聯的趨勢,而智能網聯又打破了傳統技術、產品模型下的安全可靠邊界,產生了更復雜、技術要求更高的安全可靠需求,而這也催生了操作系統的變革機會:從單一產品的設備操作系統,到以分布式集群架構充分發揮同構、通用算力平臺優勢的云操作系統,再到以中心化架構整合物聯網終端的感知控制、云中心的集中管理協同的端云一體物聯網操作系統?,F在正在發生的是異構互聯、協同智能的泛在操作系統,眾多差異化的個體都在自主智能化升級,也更注重端端、端云之間的相互賦能、協同智能。智能、網聯、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是更多傳統領域智能化的基礎軟件底座,而眾多傳統領域企業是很難獨立構建這樣的基礎軟件能力的,即使是領域頭部企業也需要漫長的過程,這就是獨立操作系統公司的發展機遇。
中瓴智行正是以自主研發、安全可靠操作系統為根本,提供領域全棧、軟硬結合、柔性適應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,聚焦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等工業智能化領域,幫助客戶構建面向服務的基礎軟件平臺。
本文作者:中瓴智行首席戰略官、首席科學家 鐘衛東